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情快讯 > 正文

出彩中原 | 我校学生赴河南农业大学参加2025年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校团委     2025年08月20日 13:12    访问次数:

为深入学习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将“行走的思政课”贯穿实践全程,引导青年深刻感悟新时代历史性成就,推动我校“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六化驱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校团委按照校党委的工作指示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开展2025年河南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中华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基层服务、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校史寻访、劳动教育等11个实践主题和“挑战杯”专项、各类专项实践主题,凸显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特色,实现覆盖面和重点团队的结合、专业特色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科技服务与学科竞赛的结合。引导广大河工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增强本领,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7月14日至20日由我校4名学生组成的“出彩河工”实践队赴河南农业大学参与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的河南省第八届普通高等学校“出彩中原”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之“青春担当与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我校“出彩河工”实践队的4名成员兵分三路,分别加入不同主题的实践团队,聚焦“走进乡土中国,感受乡村振兴”与“勇担青春之责,体验科技兴农”两大核心方向,深入河南乡村一线开展实践调研与服务。

(一)“黄河绿盾”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绿盾”生态保护团一行,在指导教师带领下,深入河南省郑州市、兰考县等地,开展了为期四天、主题鲜明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探索实践活动。

       实践首站来到了黄河博物馆。在专业讲解中,队员们依次参观了“流域地理”“千秋治河”等展厅,系统学习了从古至今的黄河治理历程,深刻理解了这部波澜壮阔的“千年工程史”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

       随后,团队奔赴巩义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实地观察了“清黄分明”的自然奇观。为科学评估水环境,实践队分为三组,分别进行采集水样及含沙量并沿河岸采集了多种典型植物样本,为后续实验研究及制作植物标本做好前期准备。

       在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中,图文、模型与影像生动展示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在水源保护、生态修复、水质监测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系专家桂新老师为团队带来“减塑护环境,从‘微’做起”专题讲座,深入剖析了微塑料污染的危害、来源及其在黄河流域的现状,提升了队员们对这一“隐形污染”的认知。随后,队员们通过参观实验室,直观了解了试验检测的过程,感受科技对生态监测的强大支撑。最后在指导下,队员们亲手将前日采集的植物样本进行制作,这些标本将作为此次实践的珍贵纪念。

       在兰考县东坝头村——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在东坝头黄河治理展览馆,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昔日治黄人战风沙、筑堤坝的艰辛岁月,与窗外绿意盎然的河岸形成鲜明对比。老技术员动情讲述的“一锨土一筐沙”的拼搏故事,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沙窝”变绿洲的不易。跟随讲解员的指引,队员们接过夯具,亲身体验传统打夯技艺,并再次在“最后一弯”采集水样。焦裕禄干部学院前的“焦桐”更是深深触动了队员们的心弦,使其深刻领悟到“为民造福”的初心与使命。

       “黄河绿盾”生态保护团以多元方式践行守护承诺,在农大社区开展活动: 通过垃圾分类宣讲,队员们结合案例清晰讲解标准,耐心解答居民疑问;“我心中的黄河”儿童绘画环节,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清澈河流与葱郁绿树;陶瓷晕染体验中,稚嫩笔触晕染出“河岸”,表达守护母亲河的纯真心愿。

       为将理论落实,在河南农大实验室,队员们于研究生学姐指导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对近几日采集的黄河水样和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力求获取反映黄河“健康状况”的准确科学数据。

       为期四天的“黄河绿盾”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们跳脱书本,真切触摸母亲河的脉动。“读懂黄河就是读懂中国”。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与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理解了黄河承载的文明密码与发展足迹。

(二)

“‘食’刻守护,与爱‘童’行”实践团

       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服务乡村儿童健康成长.“‘食’刻守护,与爱‘童’行”实践团赴周口市扶沟县城郊乡前许岗村开展“农食微光·童梦护航”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围绕知识赋能、情感守护、实践育人展开活动。通过“"中华饮食文化之旅"”探究、“未来食品”创意设计,提升儿童对饮食文化的认知与想象力;利用“四点半课堂”,以“食品安全版飞行棋”游戏、膳食金字塔模型、健康零食DIY等活动为纽带,开展互动实践,生动普及食品安全与科学膳食知识;开设“科技兴国”多彩课堂教育激发儿童对农业科技的兴趣与使命感。

       通过童梦心愿墙、秘密分享会等“心灵树洞计划”活动提供安全倾诉空间,队员们引导儿童解决烦恼,承诺在安全范围内实现小心愿。开展我是食品安全“小卫士”情景剧、“食品安全我来讲”团体活动,助力儿童建立自信。为父母制作祝福贺卡,引导孩子感恩表达。精心设计汇报展演、送去“定格美好瞬间”活动照片,开启“时光胶囊计划”告别仪式,强化情感联结,传递长久关爱,留下温暖记忆。

       此外,队员举办了深入人心的防溺水、防诈骗安全知识讲座,旨在提升孩子们防溺水警觉性,并传授他们实用的自救技能,并为村中老人开展健康评估与营养指导,助力健康管理。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也让实践队员们在服务基层中收获成长,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力量点亮乡村童心,书写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三)

“寻迹兰考,筑梦小院”实践团

       为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寻迹兰考,筑梦小院”社会实践团赴开封市兰考县许河乡,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首站,团队抵达兰考县东坝头黄河治理展览馆。馆内陈列的泛黄史料与斑驳工具,无声诉说着人与黄河共生共治的悠久历史和非凡智慧,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治黄”工程所承载的厚重民生意义。

       理论学习之外,实践团成员躬身田野,亲身体验了农耕的艰辛远超课本描述。队员们跟随老师指引在田间地头进行土壤检测,将仪器数据与土地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亲手参与盆栽种植,感受指尖触碰泥土的温度,让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实践行程中,对兰考非遗文化的探访成为亮点。在泡桐乐器厂,队员们目睹匠人以刀为笔,将普通木材精心雕琢成能奏响天籁之音的乐器。在许氏砖雕作坊,彩塑构件的斑斓纹样和精湛工艺,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实践团深入许河乡农户家中开展调研,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为助力农产品推广,队员们尝试直播带货,为乡村助农贡献一份力。并开展公益电影放映行动为村民带来欢乐

       在焦裕禄纪念馆,一件打满补丁的棉袄、一把磨得锃亮的锄头,无声而深刻地诠释着“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焦桐树下,队员们聆听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深刻感悟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读懂了共产党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与担当。

       兰考之行结束,黄河壮阔、土地厚重、匠人坚守、百姓淳朴与焦裕禄精神深植队员心中。实践团成员将铭记所学,立志做黄河岸边一块砖、田野里一株苗、文化传承一把凿,于平凡中坚守奉献,为乡村振兴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7月20日,为期七天的“出彩中原”社会实践活动在河南农业大学圆满落幕,来自全省34所高校的100名优秀学子在结业典礼上齐聚一堂,共同观看了记录各团队实践点滴的回顾短片,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青春的汗水与思考。典礼上,队员们郑重获颁结业证书,标志着此次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

       七天的“出彩中原”之旅虽已落幕,但实践的脚步永不停歇,青春的声音将永远唱响。我校“出彩河工”实践队的四名队员子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刻的感悟踏上归程。未来,他们将会把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转化为持续前行的力量,将“出彩的种子”埋种在心中”,相信青春会在不久的将来开花结果,在中原大地上书写新青年们的的智慧与担当。

       2025年的盛夏,河工学子怀揣热忱,踏上“三下乡”的征程。以脚步丈量广袤大地,用双眼探寻华夏精神,借双耳聆听百姓心声,凭内心感知时代律动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步履不停!

    文案:路程 马伊彤 朱烁宇 刘书琦

    图片来源:路程 朱烁宇

    审稿:闫睿鑫 审核:李桃丰


上一条:英姿飒爽!河工学子亮相九三阅兵方队!

下一条:河南工程学院学子以青春之力扎根乡土,用实践担当书写社会服务育人答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