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为深入学习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将“行走的思政课”贯穿实践全程,引导青年深刻感悟新时代历史性成就,推动我校“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六化驱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校团委按照校党委的工作指示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开展2025年河南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中华文化传承、民族团结、基层服务、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校史寻访、劳动教育等11个实践主题和“挑战杯”专项、各类专项实践主题,凸显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特色,实现覆盖面和重点团队的结合、专业特色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科技服务与学科竞赛的结合。引导广大河工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增强本领,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人文政法学院
践访洛邑红脉,赓续革命精神
为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6月30日至7月1日,人文政法学院“红色足迹寻访”研学团在学院分团委书记卢中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洛阳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月30日,研学团首站抵达洛阳八路军办事处,参观了“抗战前哨 红色枢纽”等多个主题展厅。成员们深入了解“洛八办”在抗战时期重要作用,切实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与热血。卢中华老师依据史料脉络与展馆布局,将讲解内容科学划分为多个模块,教导每位研学团成员参与讲解实践。
7月1日,研学团在学院团委书记卢中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参观。通过历史图片、文献实物与现场讲解,系统了解当地党组织从萌芽到建立的艰辛历程。庄重的展厅内,青年学子们在实景研学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
此次实践活动将史料学习与实地体验相结合,使同学们触摸到了文字史料背后所凝聚的伟大建党精神,更深刻理解到红色基因接续传承的现实意义。研学团成员表示,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实践,以青春行动续写红色篇章。
材料工程学院
穿越千山寻古迹,红色基因永流传
材料工程学院“材聚星火·红韵铸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于6月27日在图书馆门前举行出征仪式。在团委书记曹伟娜的带领下,实践队满怀热情奔赴兰考县,开启红色教育实践之旅。
6月28日,实践队来到焦裕禄纪念园。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向焦裕禄烈士墓鞠躬致敬,并参观主题展厅,深入学习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感人事迹。6月29日,实践队赴桐乡供电所开展调研。在技术专家的专业引领下,调研团队深入光伏发电基地与智能电网调度中心开展实地研学,积极探索其在能源革命中的创新实践路径。
6月30日,实践队走进张庄村。队员们调研泡桐木加工乐器、乡村咖啡馆等特色产业,切身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7月1日,实践队前往四面红旗馆。通过参观四个主题展区,队员们系统解析兰考人民筚路蓝缕的奋斗图景,深刻领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汲取奋进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在抚触治沙器具、解析电网模型的过程中,既完成思想淬炼与政治历练的双重提升,更通过对比传统治沙材料与现代新能源材料的迭代演进,强化专业认知与学科自信,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青春动能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薪火相传兰考行,青春实践展担当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组织了“薪火相传兰考行,青春实践展担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省兰考县,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探寻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
6月30日,实践队来到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照片、历史遗物以及详实的文字资料,生动展现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盐碱、治内涝的艰辛历程。在焦桐广场,队员们瞻仰了焦裕禄同志亲手种下的“焦桐”。围绕“焦桐”开展了主题讨论,分享自己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并表示要像“焦桐”一样,扎根人民,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7月1-2日,实践队先后来到了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张庄村、兰考四面红旗馆、兰考县城北社区等地。在各个场地,实践团积极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变化,感受到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在张庄村,实践队还遇到了来自于河南工业大学的社会实践成员,双方热情分享了彼此的实践感悟等。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他们纷纷表示,要将焦裕禄精神带回校园,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科技文艺下乡行,点亮留守孩子梦
2025年6月28号,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俞东和瓮嘉民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周口太康县何桥村,开展以 “科技文艺下乡行,点亮留守孩子梦”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孩子带来科技启蒙与人文关怀,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实践团队携带智能小车、3D打印设备等科技教具抵达何桥村。瞬间吸引孩子们目光。志愿者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其中的科技原理,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科技探索的种子,激发对科学的向往。
除科技启蒙外,文艺支教也是传递温暖的另一载体。在欢快的节奏与旋律中,孩子们跟随志愿者们学起了舞蹈、音乐。让艺术之美走进他们的日常。活动尾声,团队为孩子们送上本子、红领巾、玩具等爱心物资。拿到礼物时,孩子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将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入乡村,为周口太康县何桥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专属的成长印记。未来,学院将持续深耕乡村教育帮扶事业,以实践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让更多乡村孩子在关爱与陪伴中逐梦前行。
商学院
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
蝉鸣盛夏,青春起航!当校园的钟声暂歇,商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背上行囊,走出课堂,奔赴广袤乡野,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在7月1日建党节来临之际,实践团走进信阳市固始县博物馆,追溯民族之根。
走入寻根文化展区,同学们深入了解到固始是中原地区向闽台等地移民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走进文物陈列区域,队员们详细了解了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沉浸在历史文化的魅力之中。
7月1日下午,实践团前往固始县郭陆滩镇,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普查暨心理健康讲座和暑期防溺水安全讲座。志愿者们向孩子们普及了基础心理知识。还开展了内容详实的安全教育宣讲,切实增强了孩子们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科普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互动,在轻松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成就感满满。在书屋的安静角落,志愿者们化身知心姐姐,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建立信心。
志愿者们还特别策划了充满童趣的互动活动,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党史知识卡片,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了沟通协作能力、反应力,学习了党史,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商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还得到了固始县“云上固始”官方公众号的报道,这让我们更加坚定:青年学子当继续以红色信仰为前进灯塔,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2025年的盛夏,河工学子怀揣热忱,踏上“三下乡”的征程。以脚步丈量广袤大地,用双眼探寻华夏精神,借双耳聆听百姓心声,凭内心感知时代律动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步履不停!
文:人文政法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商学院
图:人文政法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商学院
审稿:闫睿鑫 审核:李桃丰
上一条: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丨河工学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三)
下一条:校团委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辞精神
【关闭】